|
![]() 合肥工业大学是一所教育部直属的全国重点大学、国家“211工程”重点建设高校和“985工程”优势学科创新平台建设高校,是教育部、工业和信息化部与安徽省共建高校。 学校创建于1945年,1960年被中共中央批准为全国重点大学。刘少奇、朱德、邓小平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先后来校视察指导工作。1979年,邓小平同志亲笔题写了“合肥工业大学”校名;1997年,原合肥工业大学与安徽工学院合并组成新的合肥工业大学;1998年,重新划转教育部管理。建校以来,学校以民族振兴和社会进步为己任,深怀“工业报国”之志,秉承“厚德、笃学、崇实、尚新”的校训,恪守“勤奋、严谨、求实、创新”的校风,发扬“艰苦奋斗、自强不息、追求卓越、勇攀高峰”的光荣传统,形成了鲜明的办学特色,成为国家人才培养、科学研究、社会服务和文化传承创新的重要基地。 学校坐落于“大湖名城、创新高地”的安徽省省会合肥市,在合肥市设有屯溪路校区、六安路校区、翡翠湖校区(以上合称为合肥校区),同时在安徽省宣城市设有合肥工业大学宣城校区,与合肥市共建合肥工业大学智能制造技术研究院,形成了“一校五区”的办学格局。学校现有馆藏图书267.5万册,电子图书88.1万种、148.1万册,中外文现刊2446种,中外文电子期刊约2.6万种。合肥校区设有19个学院,有国家重点实验室(培育)1个、国家工程实验室1个、国家地方联合工程研究中心3个、省部级重点科研基地46个、1个国家甲级综合建筑设计研究院、59个教学实验室;拥有教学、科研仪器设备73856台(套),总价值9.7亿元。宣城校区设有5个系,1个基础部。 合肥工业大学GreenLab实验室由张兴教授建立和领导,经过多年发展,已形成由4位教授,2位副教授,及80余名硕士和博士组成的的优秀科研力量。在张兴教授带领下,实验室一直致力于电力电子与新能源技术的研究与开发,并与合肥阳光电源股份有限公司开展紧密合作,先后完成了“新疆乌鲁木齐大型光伏并网项目”、“上海崇明30KW光伏屋顶示范工程”等一系列国家重点科研攻关项目;同时承担了“十一五”国家科技支撑计划“大功率风电机组研制与示范”的两个重大项目及“十二五”国家科技支撑计划“7MW级风电变流器及其控制系统关键技术产业化开发”项目,并取得了重大成果和良好的社会效益。展望未来,我们将深化产学研合作,坚持科研创新,为建设国际知名实验室而奋斗! (1)实验室的室训是“恒爱精诚”。其内涵如下: 恒:持之以恒 爱:相亲相爱 精:精益求精 诚:诚心诚意 室训体现了团队的温暖、友爱与和谐,体现了大家持之以恒的精神以及精益求精的态度。 (2)实验室的徽标如下: 室徽含义: 1)GREENLAB代表绿色实验室的团队理念和和追求; 2)闪电标识我们从事的电气工程领域的研究; 3)底部环绕四字是实验室室训:恒爱精诚。 实验室管理: 实验室不仅是科研的工作室,也是广大师生共同生活的大家庭。每个家庭成员都应该为实验室的建设管理发光发热。团队为了调动同学的积极性、锻炼学生的工作能力,充分发挥同学的主观能动性,在张兴老师的指导下,建立了各个不同的工作小组,为实验室服务。其中包括:财务组、记账组、补助组、学术组、生活组、网络组、档案组、器材组和文体组。 各组职能如下: 财务组,负责团队固定资产、科研项目、公务差旅、论文专利等项目的决算和报销,统筹管理实验室的财务报账工作; 记账组,负责实验室的公用账务的审核报销、团队师生的生日津贴发放; 补助组,负责团队学生的补助发放及实验室日常开支的财务预算; 学术组,负责收集学术活动信息、实验室课题相关前沿的论文专利、组织读报、读专利活动,完成会场预约准备、读报人员通知等工作; 生活组,负责实验室的卫生管理、日常损耗品的更换与购买、钥匙保管登记等; 网络组,承担实验室的网络相关工作,保障实验室网络能正常使用,并负责实验室成员生日提醒、铭牌制作和团队网站的运行维护; 档案组,负责实验室的论文、专利发表情况统计,组织同学签订保密协议,将实验室历次活动记录在案,为团队发展留下清晰的脚印; 器材组,负责实验室所有仪器设备的管理; 文体组,负责团队的文体娱乐活动开展筹备。
|